溫馨提示:故事共3146字,閱讀時長約13分鐘。
這幾日,蜀南石牛村的村民李金貴為操辦父親李大爺的喪事,本就懸著一顆心,想不到臨出殯的時候,又遇到了一件鬧心事。
過去村中但凡有老人去世,村民們立刻互相招呼:“快走,去吃杠子肉。”當地風俗,死人出殯需要八個壯漢用兩條大木杠抬棺材上山,所以把吃喪宴叫做吃“杠子肉”。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村里人都是舉家前往吊唁,而孝家為了把喪事辦得隆重而熱鬧,來的人越多越有面子,餐餐好酒好菜,好煙好酒招待吊唁賓客。少則四五天,多則近十天的治喪期間,喪葬費高達近十萬是常事。
前不久村委會換屆選舉,新當選的村委會主任周全是大學生。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成立了石牛村紅白理事會。理事會隨即制定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禁止鋪張浪費。”的規章制度。
李大爺的喪事就是在周全主持下,嚴格按照這個新規執行。來吊唁的村民,除了確實有安排干活的外,其他人拜祭后就需離開,大大減少了伙食費的支出。
為此,難免有些老人在背后嚼舌根,借諷刺靈堂前冷冷清清,實則不滿意沒天天吃上“杠子肉”。李金貴一方面著實感謝村委會為自己省了一大筆錢,一方面又十分羞愧,若不是家里實在拮據,也不會帶頭壞了老規矩。他為了盡量挽回面子,只得在明天父親出殯時,按照帛金禮薄上登記的吊唁賓客名單,親自打電話邀請對方來參加父親的送殯儀式,還特意說明已準備了宴席招待。
當李金貴看到禮薄上“李強”這個名字時,不由愣住了,懷疑是自己眼花,趕緊揉揉眼睛。但白紙黑字,一目了然,加上負責登記吊唁賓客帛金的是村委會退休的老會計,做賬從無出過錯。
李金貴懷著滿肚子疑惑,把其他人的電話都打完后,趕緊拿著禮薄找到周全,指著李強的名字,一臉為難道:“李主任,你說這事咋整?”
周全看看禮薄,瞬間恍然大悟:“我聽說你和李強之前鬧了矛盾。如今他既然來送禮,表示他想主動和解,這是好事啊。你肯定沒他的電話,我手機上有。”
周全拿出手機,查到了李強的電話號碼,拿給李金貴看。但李金貴卻連連擺手:“李主任,你不了解具體情況,李強來吊唁哪是主動想和解,分明是逼著我當王八,這個電話我不能打。”
見周全滿面愕然,李金貴就把和李強結怨的經過說了出來。
▲幾只白鵝
三年前的一天,李金貴干完農活收工回家時天已經黑了,當發現自家放養的十只白鵝還沒有回籠時,并沒有著急,知道白鵝鐵定又和之前一樣,跟著其他農戶放養的白鵝回錯了家。他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早已悄悄在鵝身上做了暗記,不管去了誰家都能認出來。
次日早晨,李金貴就來到村里養鵝的人家,一家家查證核實,很快就來到了最后一戶養鵝的李強家門口,卻發現大門緊閉,正準備向鄰居打聽,一轉身就看到李強開著空三輪車,哼著曲興沖沖地回來了,詢問之下,才知道他剛去鎮上把家里的鵝全賣了。
李金貴眼見著李強一副發了橫財的得意模樣,加上鵝一直沒找到,便懷疑李強趁今天趕集的機會,把送上門的鵝一起賣了,急怒之下,沖上前扭住了他,說自家的鵝昨晚肯定跑去了他家,讓他拿出賣鵝錢來。然而李強堅決否認偷鵝。兩人的爭吵立時引來了全村鄉親們圍觀。
“李強,從今天起,你我的交情一刀兩斷。我再理你,就是王八變的。”
李金貴當眾撂下這句狠話后,氣得李強也發下了毒誓:“李金貴,你如此冤枉我,我要再上你家的門,我也是王八。”
自此后,兩人路上碰見了都會繞道走,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
“李金貴,照你剛才所說,李強送帛金在前,已經先登了你家的門。他都不怕當王八,你還斤斤計較什么呢,這個電話你必須打啊。”
周全說的話句句在理。李金貴雖然沒親眼看到李強來靈堂吊唁,但送了帛金就應該請吃喪宴,這是起碼的待客之道。當下只得把牙一咬,撥通了李強的電話:“李強,明天我父親出殯,請務必賞臉來吃飯。”說完就急急掛斷了電話。
第二天上午,在鄉親們的幫忙下,伴隨著道士的敲鑼打鼓聲,李大爺順利出殯,入土為安。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李金貴端著酒杯,挨桌敬酒致謝賓客。當他來到李強面前時,李強主動站起來回敬道:“金貴,喝了這一杯,過去的事情既往不咎。來,干!”
李金貴見此情形,便把酒杯一碰,一口干完。
當天晚上,李強忽然提著一大包禮品來到李金貴家,一進門就說:“金貴,你父親走了,我沒來吊唁你卻請我吃飯。禮尚往來,我也略表心意。”
“你怎會沒來?”李金貴聽得一頭霧水,忙拿出帛金禮薄,翻給他看,“這上面有你送兩百元帛金的記錄呀。”
李強看到自己的名字,驚愕之余依然堅持道:“金貴,實話實說,李大爺是看著我長大的,我確實想來吊唁,但抹不開臉面。我真的沒送帛金,一定是登記時弄錯了。”
“什么錯了?”
隨著門外傳來的話聲,周全和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
李金貴立即上前招呼年輕人道:“林東,你來得正好,我剛才清查帛金禮薄時發現,你居然送了1600元,按照紅白理事會的制度,禮金不能超過兩百元,我得把多的錢退給你。”
“金貴叔,你不用退,多的錢是我還給你的鵝錢。當年我一時糊涂,偷賣了你家的鵝,實在對不起。”林東朝著李金貴深深一鞠躬。
“什么?偷鵝的是你?”李金貴被這接二連三的變故都快整懵了。周全也十分意外:“林東,你快說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林東紅著臉一五一十做了交代。三年前他外婆去世時,母親拿出家里僅有的兩萬元籌辦喪事,想不到喪事才辦一半,外公就說錢快用完了,要三個子女每人再拿一萬元出來。母親沒有辦法,要林東把家里養的家畜全賣了。林東正發愁錢還是湊不夠時,自家的鵝圈卻從天而降一群鵝,便起了貪念,一起拉到集市上賣了。事后,林東方得知鵝是李金貴家的,他把好友李強當成了偷鵝賊,兩人還因此反目成仇,心中無比內疚,就躲去了外地打工。前幾天,林東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告知李大爺去世的消息,末了叮囑道“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林東立時明白了對方的好意,自己總不能躲一輩子,而李金貴正是需要錢的時候,就趕緊回村來胡家吊唁,借送帛金的機會把鵝錢還了回去。他在今日吃喪宴時看到李強和李金貴已經和好,再無顧慮,決定當面向李金貴承認錯誤,來的路上碰到了周全,便邀請他來做個見證。
“林東,我能體諒你的難處,接受你的道歉。你們都知道,我父親是因為患上肺癌去世,這兩年光為他治病就花了十幾萬,如果喪事再花十幾萬,我也會被逼上絕路,做出糊涂事來。全靠村委會紅白理事會的監督,讓我不用為父親的喪葬費發愁。李強,當年的事是我誤會了你,我也真誠向你道歉,對不起。”
李金貴朝著李強正要鞠躬,李強卻攔住他,連連擺手:“我都說過既往不咎啦。現在我最好奇的是,這個送帛金的李強究竟是誰?”
“有個人一定知道。”周全拿出手機,撥打了老會計的電話,這才獲悉來胡家吊唁的李強是李大爺生前在鎮上喝茶時認識的茶友,難怪李金貴不熟悉。
“李主任,那你能查出給我打電話的好心人是誰嗎?”林東激動地請求道。
不等周全回答,李強已大大方方承認:“是我讓老婆打的。”接著解釋道,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后,很快就想到了同村的林東當時在集市上賣了兩大筐鵝,而他家明明只養了六只鵝,隨即又問出了林東急需用錢的原因。想到林東還未結婚,如果就此坐實了小偷的惡名,必將毀掉他的一生,便隱瞞了此事。到李大爺去世后,又及時送信,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胡金桂豎起大拇指道:“李強,你真是好樣的。明日同我一起去鎮上拜訪陳大爺,謝謝他的深情厚誼,陰差陽錯消除了我倆的積怨。”
李強立刻拉起李金貴向周全行禮道:“我們得先謝謝李主任。通過這次喪事新辦的舉措,不僅化解了我倆之間的小矛盾,更解決了鄉親們常常煩惱‘生得起,死不起’的大麻煩。”
周全連忙扶起兩人,哈哈一樂:“‘上善若水。夫唯不爭,故無尤。’我最近正好看了老子李耳的《道德經》,你們兩個都姓李,算起來都是李姓后人,老子主張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身理念,你們都應該好好學習才對。加上如今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關鍵在于咱們老百姓的思想振興,只有打破陳規陋習,才能樹立文明新風,創建和諧社會。”
發表/獲獎記錄:2024中國故事節曲仁里老子故事會推薦“中國好故事”。
(作者:曾叢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