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莊子刺虎的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魯國勇士卞莊子坐山觀虎斗,趁老虎兩敗俱傷之機(jī)出手,擊殺了受傷的大老虎、撿起死去的小虎,一舉兩得。卞莊刺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時機(jī),有智有勇,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3/6/20 16:38:26
利令智昏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一心想得到金子的齊國人大白天公然搶人家金子并被繩之以法的事情。這位齊國人利令智昏,眼里只有金子,而沒有人。利令智昏的典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利欲熏心的人往往會受欲望的支配而喪失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來。
2023/6/20 14:08:25
不禽不獸選自馮夢龍笑話集《笑府》,講述了蝙蝠、鳳凰、麒麟之間的趣味動物故事,蝙蝠為了達(dá)到不祝賀朝拜的目的,在鳳凰、麒麟面前不斷變換身份。不禽不獸的故事中用蝙蝠比喻和諷刺那些喜歡耍兩面派的人。
2023/6/20 13:26:32
韓非子不識車軛的寓言故事講述了古代鄭縣一個無知又蠻橫的人因?yàn)楸嬲J(rèn)“軛”這種器具跟人爭吵打架的事情。不識車軛告訴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僅不善于學(xué)習(xí),而且蠻橫不可一世的人。
2023/6/19 15:03:54
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出自《莊子》,講述了一只自閉在井里的青蛙和井外小動物的對話交流,青蛙認(rèn)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呆的井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故事提煉出“井底之蛙”“井蛙之見””“坐井觀天”等成語,用來比喻和諷刺眼界狹窄或?qū)W識膚淺之人。小學(xué)課文《坐井觀天》也講述了同樣的故事。
2023/6/18 14:54:29
孔融讓梨出自“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漢書》,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文學(xué)家孔融四歲讓梨的真實(shí)故事。孔融讓梨的故事體現(xiàn)了謙虛禮讓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收錄在《三字經(jīng)》中。
2023/6/18 1:35:09
東施效顰成語出自《莊子》一書中的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內(nèi)容講述了越國的東施模仿西施卻遭至鄰里反感,她只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皺著眉頭好看的原因。東施效顰告訴我們什么一個道理,不從自身?xiàng)l件出發(fā),盲目地模仿別人,反而會適得其反,顯得愚蠢可笑。
2023/6/18 0:01:12
龜兔賽跑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講述了森林里一場兔子和烏龜之間的跑步比賽,結(jié)果驕傲的兔子輸給了爬得慢的烏龜。這則簡短的寓言小故事耐人尋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虛心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人落后。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想要獲得成功,就要持之以恒,堅(jiān)持不懈的努力。
2023/6/14 16:41:36
樂不思蜀典故出處是《三國志》,樂不思蜀的蜀指三國時期的蜀國或蜀漢,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主人公是蜀后主劉禪,講述了蜀國被魏國所滅后,魏國迫令劉禪遷往魏都洛陽居住,劉禪沉迷于聲色,并不思念蜀國故土。樂不思蜀的故事啟示我們,一個人忘記了自己的根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2023/6/13 0:33:21
農(nóng)夫與蛇的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原文講述了善良的農(nóng)夫出于同情救助了一條凍僵的蛇,卻遭蘇醒的蛇咬中毒而亡。農(nóng)夫臨死前,很是悔恨,悔恨自己見識淺薄、不能明辨是非,錯救了毒蛇。農(nóng)夫與蛇的道理,農(nóng)夫的善良并沒有錯,他錯在沒有認(rèn)清應(yīng)該幫助的對象。
2023/6/12 23:52:58
Copyright © 2025 www.zmuircz.cn 故事大全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聯(lián)系郵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國家工信部備案:晉ICP備2024046216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講故事、寫故事、故事征文/評選+V:gushi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