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講述了一則寓言,楚國人到鄭國去賣珍珠,把珍珠裝在匣子里,匣子裝飾得很華貴。鄭國人就買下匣子,把真正有價值的珍珠退還了。買櫝還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像故事中的鄭國人一樣,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當的事來。
2023/8/8 18:15:30
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出自西漢劉向《列女傳》一書,也叫做“孟母擇鄰”“慈母擇鄰”“擇鄰而居”,講述了大思想家孟子的母親為了改善他的成長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被后世傳為佳話。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教育意義很大,啟示我們,環境是孩子成長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023/8/6 0:50:15
自相矛盾也叫“矛和盾的故事”,出自《韓非子》,主要講述了楚國賣矛和盾的商人,自吹自擂,說自己的盾牢不可破,矛無堅不摧,以至于當圍觀者讓他用矛刺盾的時候無法收場的事情。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應該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自吹自擂,言過其實,往往會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步。
2023/8/5 17:20:31
鐵杵成針選自方輿勝覽眉州,也叫“鐵杵磨針”“鐵棒磨成針”“鐵桿成針”“磨杵成針”“磨鐵成針”等,作者是南宋學者祝穆。鐵杵成針的故事主人公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講的是李白受磨鐵棒的老奶奶啟發,勤奮讀書的事情。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家喻戶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2023/8/5 15:23:51
鷸蚌相爭,也叫作“鷸蚌相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做人要學會寬容忍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兩敗俱傷,只能讓第三方得利。
2023/8/5 12:18:58
田忌賽馬出自史記中的《孫子吳起列傳》,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故事,作者司馬遷。田忌賽馬的主要內容講的是軍事家孫臏通過觀察、分析,制定賽馬的出場策略,幫助田忌將軍贏得了比賽和賞金。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故事。田忌賽馬的故事啟示我們,要學會在劣勢之中尋找優勢,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
2023/8/3 19:07:34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故事的主要內容講述了庖丁為梁惠王宰牛,技術達到了非常高超的地步,他向梁惠王講解了如何練成這么高超的解剖全牛的技術,使得梁惠王從中悟出了修身養性的道理。庖丁解牛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做事情要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才能得心應手。
2023/8/3 12:22:46
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也叫“鄭人買鞋”,故事講述了鄭國人因過于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事情,揭示了鄭人拘泥于教條,依賴數據的習慣。鄭人買履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在生活中,我們要尊重客觀事實,做事不要頑固不化、不知變通,要學會靈活運用,那種舍本逐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023/8/3 2:52:05
葉公好龍出自劉向的《新序雜事五》,也稱“葉公愛龍”。葉公好龍的寓言故事講述了葉公在生活中表露出愛龍如命,在家里各個地方雕刻著、繡著、紋著各種龍的形態,甚至夢中都在與龍戲耍,但是見到真龍卻被嚇暈了的事情。葉公好龍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實事求是,表里如一,不要盲目地去追捧、崇拜一些事物,只唱高調,不務實際。對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地了解它的內在。
2023/8/3 0:49:19
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于韓非子五蠹,原文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宋國的一個懶漢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田間遇到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飽餐了一頓,愚蠢的奢望在樹樁旁再次不勞而獲。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把偶然的機會當作必然,與其指望概率微乎其微的意外事件發生,還不如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生活。
2023/8/2 23:26:28
Copyright © 2025 www.zmuircz.cn 故事大全網 版權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聯系郵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國家工信部備案:晉ICP備2024046216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講故事、寫故事、故事征文/評選+V:gushi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