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的育人故事以第一人稱分享了一位山村教師走上山村教學崗位,從不適應山區艱苦的教學環境,到踏實地扎根鄉野、教育學生,成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歷程,“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基層教師的故事平凡而又令人感動。
2023/8/11 16:57:00
常羊學射的故事也叫“常羊學箭”“常羊射箭”,作者是明代劉基,主要內容講的是常羊跟屠龍子朱學習射箭,屠龍子朱以楚王騎射打獵的故事說明了射箭的道理。常羊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確定一個主要目標。三心二意是學習的大忌。
2023/8/10 18:04:32
薛譚學歌也叫“薛譚學謳”,故事主要內容講的是薛譚拜秦國著名的歌唱家秦青為師,剛學到一些唱歌本領便要求提前畢業。在送別時,薛譚被老師高超的演唱技巧折服,遂請求繼續跟師學習。薛譚虛心學習,終于成為了有名的歌唱家。薛譚學唱歌的寓言故事啟示我們,學習是永無止境,學習必須持之以恒,千萬不可稍有成績就驕傲自滿;要虛心學習,追求多學多問。
2023/8/10 17:56:42
魯班刻鳳的故事講述了工圣魯班雕刻一只鳳凰,還沒有刻成,人們就開始評頭論足。魯班沒有理會人們的嘲諷,繼續精心雕琢。待到完工的時候,鳳凰的神采驚艷了眾人。魯班刻鳳凰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客觀、全面地觀察事物。對于不符合事實的評價,最好的回答就是像魯班那樣——拿出實際的成果來。
2023/8/10 17:44:22
傳說,臨平湖東北的一個村子里有一名少女在湖邊采摘蓮藕時意外懷孕,后在湖畔產下一條小白龍。小白龍長大后,碰到臨平方圓數里干旱時,便行云布雨,造福一方,受當地百姓敬愛。后來南宋皇帝理宗來龍洞求雨,果然解除了旱情,便在小廟基礎上建了一座“白龍祠”,并賜了御匾。
2023/8/9 15:47:06
周恩來是黨和人民的光輝榜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是周總理的名言,出自《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加強道德修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離不開反復學習,不斷自知自省,反復改造,不斷革命革新。事物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因此我們的思想改造也就沒有止境,堅持學習到底、改造到老,保持自身較高的免疫力,是共產黨人的永恒課題和政治任務。在自我改造的途徑和方法上,周恩來認為首要的是讀書學習。
2023/8/9 14:35:39
南橘北枳與晏嬰出使楚國有關,南橘北枳的枳是一種叫枸橘的苦酸水果。南橘北枳的寓言故事主要內容是主人公晏子出使楚國,不畏強暴,憑借機智把想要羞辱他的楚王駁得無地自容。南橘北枳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面對別人的無端挑釁,要用知識和智慧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南橘”變“北枳”,事物會因環境條件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2023/8/8 14:06:57
武王伐紂指的是牧野之戰,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是周武王姬發。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講述了商朝末年,紂王帝辛昏庸無道,致使民不聊生,周武王聯合各國諸侯討伐紂王,在牧野誓師并大敗商軍,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武王開創了八百年周王朝。武王伐紂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君賢則國興,君昏則國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023/8/7 23:25:06
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出自西漢劉向《列女傳》一書,也叫做“孟母擇鄰”“慈母擇鄰”“擇鄰而居”,講述了大思想家孟子的母親為了改善他的成長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被后世傳為佳話。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教育意義很大,啟示我們,環境是孩子成長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023/8/6 0:50:15
鐵杵成針選自方輿勝覽眉州,也叫“鐵杵磨針”“鐵棒磨成針”“鐵桿成針”“磨杵成針”“磨鐵成針”等,作者是南宋學者祝穆。鐵杵成針的故事主人公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講的是李白受磨鐵棒的老奶奶啟發,勤奮讀書的事情。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家喻戶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2023/8/5 15:23:51
Copyright © 2025 www.zmuircz.cn 故事大全網 版權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聯系郵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國家工信部備案:晉ICP備2024046216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講故事、寫故事、故事征文/評選+V:gushi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