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故事共2662字,閱讀時長約11分鐘。
由于李世民是一個善于聽取臣下意見的帝王,所以在貞觀年間,朝廷政治比較開明,形成了一股君臣之間能夠敞開心扉、平心靜氣討論問題的清廉風(fēng)氣,當(dāng)時敢于據(jù)理力爭、直言不諱向皇帝提意見的人要算是魏徵了。魏徵原是東宮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門之變后,有人向李世民告發(fā),說魏徵曾勸太子李建成謀殺當(dāng)時的秦王李世民。太宗聽了實在堵心,就把魏徵召來,直截了當(dāng)?shù)刭|(zhì)問他:“你當(dāng)初為什么要勸我兄弟害我呢?”
這對魏徵來說,明擺著是死罪,無論怎么回答,都可能會被殺頭。魏徵聽了心一沉,知道背后有人翻舊賬,目的是要借刀殺人,于是嘆了一口氣,索性把心一橫,坦坦蕩蕩地答道:“回稟陛下,如果當(dāng)初太子李建成聽我的勸告,先下手為強,他也不會自投羅網(wǎng),墜入玄武門的悲劇而草草送命。人各為其主,臣不過是效犬馬之勞罷了。再說,我效忠于主人李建成,您覺得有什么錯嗎?”
魏徵回答得如此干脆利落,又透著一股子俠肝義膽的豪氣,實在出乎李世民的意料。太宗不禁暗暗欽佩起他的忠誠與才干,不但沒有處置魏徵,還忍不住當(dāng)眾為他喝起彩來:“愛卿有種,好樣的!”沒過幾天,就任命他為諫議大夫。
唐太宗雖然希望大臣們給他提意見,但在有些事情上,當(dāng)魏徵反對他的做法時,他卻不太能爽快地接受。比如:唐朝規(guī)定十八至二十一歲男子開始服兵役,唐太宗為了擴軍,臨時決定讓十六歲以上的小伙子統(tǒng)統(tǒng)應(yīng)征入伍。不少百姓家的孩子還沒有長大成人,突然要被征集服兵役,不知有多少父母眉頭緊鎖,忐忑不安地整天揪著心。
詔令發(fā)出以后,魏徵極力反對,唐太宗很惱火,就對他大加訓(xùn)斥。魏徵卻毫不畏懼,十分嚴肅地進諫道:“陛下現(xiàn)在把強壯的少年全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地由誰來耕種?社會上的各種工作由誰來做?況且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啊?!崩钍烂衤牭竭@里,覺得有理,不禁點點頭說:“愛卿所言不無道理,接著往下說?!?
魏徵繼續(xù)諫言:“陛下常常講,作為一國之君,不能失信于民,可是國家的法律明明規(guī)定,十八歲以上的男丁才符合服兵役的要求,您何必為了湊數(shù),把不夠年齡的少年也拉去當(dāng)兵呢?您這樣將失信于民,百姓一定會怨聲載道,臣也實在不能從命。”
太宗被魏徵說得有點兒掛不住臉,不服氣地責(zé)問:“難道我做過什么失信于民的事嗎?”
“陛下剛即位時,下過一道詔書,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dān),提出百姓拖欠官家的財物一律免掉,這道詔書受到百姓的一致?lián)碜o。不料等到實施時,卻又規(guī)定拖欠秦王府的財物要歸還。當(dāng)初您是秦王,現(xiàn)在已是皇上了,難道秦王府就不是官家嗎?您這不是前后自相矛盾嗎?臣以為,陛下要取信于民,就不能朝令夕改?!?
聽了魏徵的這一番有理有節(jié)的話,唐太宗一下子沒了火氣,他不禁搖了搖頭,有些愧疚地對魏徵說:“先生所言極是,不愧是朕和國家的一面鏡子啊!不錯,朝令夕改,會讓百姓不知所措,以后再有什么命令,老百姓就不會相信了,國家若沒有百姓作為基石,就不可能有發(fā)展?!闭f完,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招十六歲男丁服兵役,還特意獎賞了魏徵。
到了貞觀中后期,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力強盛,社會更加安穩(wěn)。唐太宗就漸漸淡忘了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艱辛,勵精圖治的銳氣也慢慢消減了,面對蒸蒸日上的太平盛世,反而滋長了帝王的奢侈之心。
一次,唐太宗在前往洛陽途中,進駐到他的顯仁宮(今河南省宜陽縣西南)里休息,隨后有侍女前來敬茶,太宗一看茶盤、茶杯都是前朝用過的舊銀器,心里很不痛快,就叫人把總管找來,責(zé)問說:“我大唐天子御駕出行,難道還要用前朝的舊器皿嗎?”一句話嚇得總管忙賠不是,趕緊退出宮找新茶具去了。
第二天,魏徵知道了這件事,匆匆來到太宗所住的宮殿。拜見太宗后,魏徵開門見山地說:“陛下,臣聽說您因為總管侍奉不周而發(fā)了脾氣,不知是否屬實?”唐太宗沒好氣地說:“我身為一個帝王,難道不該享受真金白銀的新茶具嗎?況且我大唐國庫充實,不差這幾個小錢吧?”
魏徵上前一步說:“陛下,這可不是個好苗頭啊。正因為您是一國之君,所以您只要一開這個頭,馬上就會上行下效,整個社會就會形成一股奢靡的風(fēng)氣,到那時可就糟了?!薄按嗽捲踔v?”太宗聽了不服氣,倒要看看魏徵怎么說服自己。
“陛下一定還記得,想當(dāng)年隋煬帝巡游江都,每到一處,地方上如果不奉獻美味佳肴,就會被責(zé)罰,這樣毫無節(jié)制地追求奢侈享受,老百姓怎能負擔(dān)得起?最終還不是導(dǎo)致民眾造反、江山丟失的嚴重后果嗎?陛下怎么能效法隋煬帝呢?”唐太宗聽完驚出一身冷汗,瞪大了眼睛問:“小小一副茶具,只不過更新一下而已,怎么就變成了我在效法隋煬帝呢?”
魏徵答道:“不錯,陛下只不過是初露端倪而已,然此風(fēng)不可長??!如今像顯仁宮這樣的御品供應(yīng),其實已經(jīng)足矣。當(dāng)然,隋煬帝要是在的話,即使再豐盛的美味佳肴,再豪華金貴的器皿,恐怕也難滿足他的欲望與奢求?!碧铺诼牭竭@會兒,才感動得脫口而出:“你可真行,講得無拘無束,頭頭是道,句句在理。要是其他大臣在我面前,無論他們怎樣進諫,是從來講不出你這種話的??!”
由于魏徵經(jīng)常犯顏直諫,有時讓太宗當(dāng)著眾人面很難下臺階,日子一久,太宗明知他是為了國家社稷在盡職盡責(zé),但對他還是打心眼兒里犯怵。這不,在一個秋高氣爽的九月天,唐太宗準備去漫山楓葉的南郊游玩,車駕已經(jīng)準備妥當(dāng),興高采烈的太宗在隨從們的簇擁下正要上車,但不知怎么的,只見太宗若有所思,就馬上取消了行程,在回宮的路上正巧碰上了魏徵,魏徵就問:“臣聽說陛下要去南山賞秋游玩,車駕都備好了,為什么又回來了呢?”
太宗無奈地笑了笑說:“朕剛才確實要去南山賞楓,再一想,又頗感不妥??!光陰荏苒,來去難免耗費時光,延誤朝政公事。再說,朝廷上有你這位諫議大夫在,若是當(dāng)眾責(zé)怪起來,讓朕的臉往哪擱呀?”魏徵會意地哈哈一笑,連連拱手說:“圣上以社稷為重,實乃我大唐子民的萬福??!微臣欽佩之至!”

▲唐太宗看望重病的魏徵
公元643年,魏徵得了重病,唐太宗十分掛念,不斷派人送去藥品和食物,還派遣專人到魏徵家里看護照應(yīng),并要求隨時稟報病情。這期間,太宗先后兩次到魏徵家中探望??吹轿横缫桓便俱矡o神的樣子,太宗內(nèi)心非常憂傷,一再囑咐他安心養(yǎng)病,隨后又忍不住流著淚問他:“你有什么要求,盡管說,我一定滿足你?!蔽横鐝姄沃狡鹕?,說:“我不愁別的什么事,只是擔(dān)心國家的興亡?!?
太宗聽了不禁暗暗感嘆:“愛卿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啊!”魏徵去世后,唐太宗為了紀念他,常對身邊的人說:“朕用銅作鏡子,以正衣冠,明我大唐威儀;用歷史作鏡子,以知興衰,銘記前車之鑒;用魏徵作鏡子,以察秋毫,方可防微杜漸……唉,如今愛卿駕鶴西去,朕失去了一面寶鏡?。?/strong>”其實,太宗早已把魏徵看作是自己執(zhí)政的一面明鏡。此時在唐太宗惋惜的哀嘆中,由衷地對這位諫議大夫給予了高度贊揚。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