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故事共2084字,閱讀時長約8分鐘。
故事原委
2017年8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彰顯了戰斗精神的偉大力量。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軍隊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狼牙山五壯士’、‘白刃格斗英雄連’、‘劉老莊連’、董存瑞、邱少云、黃繼光等無數英雄群體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詮釋了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故事延展
這里展開講一講“劉老莊連”的故事。
新四軍一個連血戰劉老莊
“劉老莊連”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的一個英雄群體。
全國抗戰爆發后,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在華中建立一系列抗日根據地,從戰略上形成對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的包圍之勢。
日軍對新四軍創建的抗日根據地如芒在背,1943年春天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3月16日,日軍糾集偽軍共千余人合圍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第十九團第二營第四連奮勇阻擊敵人,掩護淮海區黨政機關安全轉移,光榮完成任務。
四連連長白思才,江西人,貧苦農民的兒子,16歲參加紅軍,堪稱年輕的“老革命”。紅軍長征時,母親跟著他走了好幾里路,不忍離別。最后,白思才對母親說:“娘,您回去吧,回去吧。”母親拉著白思才的手說:“兒啊,要給娘長臉啊!”白思才給母親敬了一個軍禮,繼續加入長征隊伍,爬過雪山、走過草地。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戰,白思才參加了平型關戰斗。皖南事變后,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南下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白思才任連長。
四連指導員李云鵬,1938年初參加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入伍不到3個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選送到延安學習,歷任新四軍第十九團宣傳干事、四連政治指導員,是一位優秀的政工干部。
1943年3月16日,日軍陰謀未能得逞,很快進行第二次合圍,四連在淮陰北老張集、朱杜莊一帶遭遇日軍,再次發生激戰,黃昏后四連突圍,轉移至老張集西北劉老莊地區。
3月18日早上,日軍再次企圖合圍淮海區黨政機關。四連奉命抗擊日軍,掩護淮海區黨政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全連82人憑借村前交通溝,英勇抗擊日軍與偽軍的輪番攻擊,直到黨政機關和主力部隊安全轉移。
然而,擔負掩護任務的四連卻陷入日軍重圍。數次突圍,均未成功,決心固守。日軍集中炮火,炮擊四連陣地,步兵騎兵輪番攻擊。四連臨危不懼,沉著應戰,連續打退日軍和偽軍的進攻,斃傷日偽軍近百人。
四連艱難苦戰,戰至黃昏,剩下20多名戰士。連長白思才多處負傷,右手被炸斷,忍著疼痛,指揮戰斗。指導員李云鵬頭部和身上負了重傷,戰斗間隙給營長寫了戰斗情況報告。
白思才、李云鵬清楚地知道,即使夜幕降臨日軍也不可能撤退,四連必須依靠自己力量突出重圍,最后的時刻就要來到了。
在嚴重傷亡情況下,白思才、李云鵬命令戰士們把文件燒掉,不要落到敵人手中,掩埋烈士遺體,準備突圍。
黃昏來臨,日軍在猛烈炮火支援下,蜂擁而至。四連戰士躍出戰壕,與日軍殊死搏斗,全部壯烈犧牲。劉老莊戰斗共擊斃日偽軍170多人、傷200多人。
“劉老莊連”英名長存
劉老莊戰斗82名烈士中,大多數沒有留下名字,沒有留下文字。只有指導員李云鵬是唯一留下家書的人。
劉老莊戰斗后,新四軍一位連長率部到劉老莊安葬烈士遺體,親眼看見,陣地上硝煙尚未散盡,到處丟散著砸壞的槍支,很多戰士抱著日本兵同歸于盡。烈士82人,最后收葬卻是84具尸體,因為有兩位戰士把日軍抱得太緊,遺體無法分開,只好一起下葬。
打掃戰場時發現一名身負重傷的戰士還活著,渾身3處彈洞,十多處傷口,右臂被炸斷。他斷斷續續講完劉老莊戰斗過程后就犧牲了。據他口述,戰斗開始時,指導員李云鵬向全連動員說:“我們是新四軍,是民族的英雄,我們有紅軍的老傳統。日本鬼子是我們的死敵,我們要堅決打到底。”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得到劉老莊戰斗四連戰士全部英勇殉國的消息,既為四連戰士犧牲而悲痛,又為新四軍有這樣的英雄而自豪。第三師決定,命名四連為“劉老莊連”,同時組建新的“劉老莊連”,讓優良傳統代代相傳。

▲“劉老莊連”旗幟及紀念郵票
“這樣壯烈犧牲的事跡在全軍都是少有的”
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中指出:“我們部隊仍然創造了許多史無前例的英雄業績,涌現出許多出類拔萃的新的英雄們……如著名的平型關大捷,陽明堡火燒敵機,使敵人膽寒的百團大戰,狼牙山五勇士的壯烈跳崖……全連八十二人全部殉國的淮北劉老莊戰斗……無一不是我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新四軍陳毅代軍長評價劉老莊82位壯士創造了“驚天地而泣鬼神的壯舉”。
抗日救亡動刀槍,戰斗在淮陰的劉老莊,
八十二位英雄漢,抗擊千余敵人“小東洋”。
為人民戰斗,為祖國解放,
光榮的劉老莊連,萬古千秋美名傳。
至今,響徹云霄的《“劉老莊連”連歌》,仍是當地群眾口口相傳、人人會唱的抗日歌曲。
故事啟迪
劉老莊連82位烈士,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視死如歸,什么是血戰到底。戰火硝煙散盡,“劉老莊連”的精神在和平時期依然熠熠生輝。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仍有強敵圍堵,時見刀光劍影,我們仍然需要保持和弘揚劉老莊連82位烈士這種不畏強敵、舍命擔當的英勇精神,萬眾一心,克敵制勝,向著我們既定的目標開足馬力前進!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