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刻鳳的故事講述了工圣魯班雕刻一只鳳凰,還沒有刻成,人們就開始評頭論足。魯班沒有理會人們的嘲諷,繼續精心雕琢。待到完工的時候,鳳凰的神采驚艷了眾人。魯班刻鳳凰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客觀、全面地觀察事物。對于不符合事實的評價,最好的回答就是像魯班那樣——拿出實際的成果來。
2023/8/10 17:44:22
驚弓之鳥屬于寓言故事,典故來源于《戰國策》。驚弓之鳥的主人公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射箭能手更羸,故事講述了更羸像魏王展示空拉弓弦虛射落受傷大雁的事情。驚弓之鳥的故事啟示我們,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只有通過長期刻苦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培養出來,更羸的這種能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023/8/10 17:34:21
對牛彈琴的出處是漢代牟融的《理惑論》,對牛彈琴的寓言故事講述的是戰國時期的大音樂家公明儀為牛彈奏琴曲,那牛無動于衷,不理會悠揚的琴聲,只顧低頭吃草。對牛彈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和人對話必須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看清對象,有的放矢。
2023/8/9 22:59:10
周恩來是黨和人民的光輝榜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是周總理的名言,出自《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加強道德修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離不開反復學習,不斷自知自省,反復改造,不斷革命革新。事物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因此我們的思想改造也就沒有止境,堅持學習到底、改造到老,保持自身較高的免疫力,是共產黨人的永恒課題和政治任務。在自我改造的途徑和方法上,周恩來認為首要的是讀書學習。
2023/8/9 14:35:39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講述了一則寓言,楚國人到鄭國去賣珍珠,把珍珠裝在匣子里,匣子裝飾得很華貴。鄭國人就買下匣子,把真正有價值的珍珠退還了。買櫝還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像故事中的鄭國人一樣,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當的事來。
2023/8/8 18:15:30
武王伐紂指的是牧野之戰,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是周武王姬發。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講述了商朝末年,紂王帝辛昏庸無道,致使民不聊生,周武王聯合各國諸侯討伐紂王,在牧野誓師并大敗商軍,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武王開創了八百年周王朝。武王伐紂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君賢則國興,君昏則國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023/8/7 23:25:06
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出自西漢劉向《列女傳》一書,也叫做“孟母擇鄰”“慈母擇鄰”“擇鄰而居”,講述了大思想家孟子的母親為了改善他的成長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被后世傳為佳話。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教育意義很大,啟示我們,環境是孩子成長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023/8/6 0:50:15
自相矛盾也叫“矛和盾的故事”,出自《韓非子》,主要講述了楚國賣矛和盾的商人,自吹自擂,說自己的盾牢不可破,矛無堅不摧,以至于當圍觀者讓他用矛刺盾的時候無法收場的事情。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應該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自吹自擂,言過其實,往往會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步。
2023/8/5 17:20:31
鐵杵成針選自方輿勝覽眉州,也叫“鐵杵磨針”“鐵棒磨成針”“鐵桿成針”“磨杵成針”“磨鐵成針”等,作者是南宋學者祝穆。鐵杵成針的故事主人公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講的是李白受磨鐵棒的老奶奶啟發,勤奮讀書的事情。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家喻戶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2023/8/5 15:23:51
鷸蚌相爭,也叫作“鷸蚌相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做人要學會寬容忍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兩敗俱傷,只能讓第三方得利。
2023/8/5 12:18:58
Copyright © 2025 www.zmuircz.cn 故事大全網 版權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聯系郵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國家工信部備案:晉ICP備2024046216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講故事、寫故事、故事征文/評選+V:gushidq